發布日期:2020-04-01 16:10
指供排版印刷用的規范化文字形體。中國漢字習用宋體、仿宋體、楷體、黑體(方體)和各種美術字。字形有長、扁,粗筆、細筆之分。印刷字體有很多不同的設計,每種字體都有自己的獨特形態,各有不同的美觀感覺。中文字字數多,設計比較難,但由于數碼技術的進步,印刷技術數碼化,數碼字體的制作比較容易,中文字體的數量逐漸增多。整體來說,用來排內文的字體,字形走不出上述的各種字體。比較新穎的設計,印刷宋體用來排標題較為合適。
最初的印刷字體是雕版時用的字體。雕版印刷是我國發明的印刷方法,先將寫好的文字反貼于木板上,然后雕刻成反體凸字,即成印版。因此,雕版印刷的字體是手寫的楷書。及后至宋代,印刷數量和品種大增,出現了專職寫版的人員,他們和刻版工匠合作,設計了一種美觀而較易雕刻的字體,這就是初期的印刷宋體。到了北宋慶歷年間,畢升發明活字版,他用膠泥制成片狀字粒。之后,跟著就有木制活字、銅制活字的出現。這些字體都是限于「楷書」和「宋體」,字的大小就固定于一個尺寸。至于制模澆鑄金屬字體,印刷宋體據說是由歐洲傳教士在18世紀時經澳門傳到上海而開始發展的。
中文的字數多,設計字形,造成一套字體已經相當費力,加上制造字模和鑄字等的工作繁重,因此,限制了活字字體的數量。四十年代的活字字體僅有四種:它們是(1)老宋體(2)仿宋體(3)粗線體(4)漢文正楷。到五十年代,增加了新的"秀麗體"。字體的大小用"號"為單位。一套標準的宋體字分三個系列配置:(1)初號、二號、五號、七號(2)一號、四號(3)三號、六號。以最基本的九千字計,印刷宋體一套字要配置的字模數量就達到八萬多。所以,鑄造活字是一項艱巨的工作。
上述這三個系列,各有其基本用途。在印刷公司方面,它并不需要配置全部三個系列。常用來排書籍正文的字大小是五號,排報紙用六號,排教科書用四號(14點)。因此,印刷宋體視乎工作性質,可以做不同配置的選擇。
北京印刷廠家的同一套字,不論字的大小,字的筆劃粗幼均需要一致。如果采用某個字大小作為標準,把它放大或縮細,造成其它大小時,有一定的局限。過度時,印刷宋體字劃的比例會出現不協調的情況。因此放大到某一程度時,筆劃多的字,有些筆劃要加粗,縮細到某一程度時,有些筆劃要減幼。這些工序增加了造字模的難度。
照相排字可以用光學鏡頭把一套標準負片字形字模片放大或縮細,造成不同的大小。可是,它也有一個限度,過大或過細時,字劃的的粗幼比例看起來不調和。因此,印刷宋體一般會有兩至三個不同大小的負片字形字模片作標準,分別作不同范圍的放大和縮細。數碼字體,用很密的點陣造成。每一點都是個像素,因為像素多的原故,所以字體放大或縮細時,筆劃的修飾容易得多。
書籍對易讀性(readability)和易識度(legibility)要求高。標題字號較大,文字數量較少,用黑體可滿足閱讀需求,且更醒目、現代;不同黑體的差別相對明顯,滿足標題的審美差異和裝飾性的需求。正文字號小,以呈現內容為目的,用筆畫差別明顯的宋體可在小字號下更有節奏和韻律,因此印刷宋體有著很高的易讀性和易識性(其中也有閱讀習慣問題);宋體給人嚴肅、規范和中性的感覺,讓讀者專注于內容;宋體對印刷的機器和用紙沒那么挑剔,當然這在當今的印刷技術已經不算限制。